网站首页 > 心理咨询> 文章内容

你有“病”我有“药”治愈系心理APP大盘点

※发布时间:2024-3-6 14:48:1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心理障碍占全球疾病总量的13%,目前全球几乎每4人中便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罹患心理疾病。在中国,有8000万人患有轻重不一的心理疾病,其中有3000多万的抑郁症患者,但是只有300万接受治疗。

  当然心理疾病的外延却不仅包含这些严重的心理病患,作为上班族,你有没有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延的问题?如果有,那么“恭喜”你,这也是心理疾病的一方面。以往人们一想到心理问题的治疗,就会认为是进入森严的医院或机构,做各种检查,和医生面对面地交谈。整个过程不仅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自然还有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价格总是不菲。

  不过,现在界已上架了超过3000款手机应用,都自己能够治疗或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国内也已经出现了一大票关注心理健康、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的APP,它们都希望向正在经历情绪和压力问题的人群提供帮助。这些APP的产品模式大致分为四类:

  包含心理测试,心情记录,心理及心率测量等功能,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口袋心理测试、优谈心理、绘心、心潮等;

  包含社交,心灵鸡汤,心理音频,心理学家专栏文章等等,主要作用是以专业的内容引导用户进行自助,或给予用户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心理FM、暖心理等;

  专注线上倾诉的交流平台(多匿名),可帮助用户在情绪宣泄和被倾听中获得慰藉与情感支持,形成一种类似轻咨询的模式。如松果倾诉、偶尔、七杯茶、暖丘等;

  结合了内容类App的特点,以内容吸引用户,进而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线O模式开展付费咨询,壹心理、心灵e站、鸭梨心理、简单心理等都属于此类。

  第四类产品目前商业模式已比较清晰,不同程度地分享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这里着重选取其中几个特色鲜明的心理类APP,作为重点探讨的对象。

  壹心理以心理资讯网站起家,上线年),产品定位是专注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连接需要心理帮助和提供心理帮助的人,建立一个心理服务在线生态。在产品线上也不断扩充,聚合了目前的3类App:

  前期用了较长的时间来培养用户,盈利模式不甚明朗;近期计划从B端切入在EAP领域实现流量变现,目前暂未有大动作。

  。最初产品设置了9个模块,以应对员工用户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为让服务更加专注集中,即将于本月15日上线个模块压缩为使用率最高的3个模块(心理测试、情绪调频和心理咨询),并增加了一个“发现”功能,提供线上线下心理活动圈的发布。员工可在心理体检后立即获得个人的测试报告和,还可以针对心理体检的结果预约线上心理专家咨询,或者通过线上音频学习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此外,产品也会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实现舆情预警,博曼的心灵专家团队亦会为签约企业提供线下的专题或工作坊,作为购买产品的附加服务。

  心灵e站和其他心理服务产品的显著差异体现在商业模式上。它一开始就瞄准EAP市场,运用B2B2C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买单,员工受惠”,通过移动互联网与IT化手段重塑企业心理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与产业效率。目前签约购买企业包括富士康、南航、农行等已达数十家,盈利模式逐渐明晰。

  从B端市场切入,盈利模式易实现。依托博曼心理团队在EAP领域的项目经验,将为产品变现提供资源和可获得的渠道。

  心理行业在B端市场探索尚无经验可循,预计前期会遇到一些阻力,直至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营流程。3.鸭梨心理

  鸭梨心理早期以抑郁心理管理为切入点,目前的定位是心理健康管理平台,从线上的心理体检和线上咨询向线下的心理诊所导流。用户拥有心理健康档案,也可以设置隐私管理。目前两家试运营心理诊所已就绪。

  简单心理的创始人简里里创业之初是在新上做一些心理咨询科普的东西,期间她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感触颇深。2014年初,她有机会参加硅谷投资人Tim Draper的Draper University,在课程结业前,简里里拿到了Tim的投资,随后回国创办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比较注重对咨询师个人品牌的打造,在咨询师页面,用户可以看到咨询师的咨询特长、受训背景、记录、可预约时间表等等。也会组织和发布一些付费心理课程,有点类似于心理学院。同时,简单心理以咨询师说、漫画、文章、视频、、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对心理问题的解答,其中收听率最高的为13.2万。

  简单心理弱化了心理咨询讳莫如深的部分,让它成为一种体验式的消费品,这是一种较为正向的变化。早期简里里在新平台积累了大批粉丝和人气,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简单心理APP的种子用户。

  心理咨询这种形式在国内的接受度还比较低,受众多为高知群体,个人付费习惯还未广泛形成,短期内市场局限性比较大。

  其实,使用APP来应对心理问题的最大优点在于,很多去接受心理治疗,见心理咨询师的人,都能够接受这一工具。心理疾病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干预,这是一个的全球性问题。即便是在美国,也有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在一些医疗水平远未达标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等),针对心理疾病的医疗更是几乎为零。在我国,心理疾病患者缺乏治疗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更不用说人们对早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忽视了。

  如今的职场可以说是压力与情绪问题的“重灾区”,很多职场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应该被治疗的疾病状态中;有些人知道自己的症状,却因为害怕周遭人的眼光而不敢正视和寻求帮助。从这一层面上说,一些带有疗愈性质的APP确实能或多或少地帮助到他们。如果一个人遇到了心理问题,周围没有相熟的咨询师,或者觉得尴尬不想接受治疗,将治疗方案放在口袋里,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和时间。